有時候遇到這樣的一個皇帝,即便是戰(zhàn)神附體,你也無可奈何。
后繼糧草重中之重,軍餉糧草充足,才能打勝仗。
崇禎分派官職的時候很大方,可是,給兵馬糧草的時候很小氣。沒辦法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崇禎自己都沒有錢,哪兒來的錢給孫傳庭。
“傳旨,孫傳庭陜西三邊總督,掛兵部尚書銜,賜尚方寶劍...”
“等等!敝炫d明突然打斷崇禎皇帝的話。
崇禎一愣,還沒明白兒子什么意思,朱興明接著便道:“父皇,兒臣還有幾句話要問孫將軍。”
這當頭兒,老子正要傳旨,兒子便打斷了他的話。崇禎皇帝惱怒的瞪了兒子一眼,卻不好發(fā)作。
朱興明看著孫傳庭:“孫將軍,本宮問你,你有何御敵之策?”
孫傳庭沒有,可他看了眼崇禎,答道:“五千精兵足以破賊。”
歷史的輪回在這里再次上演,當年,袁崇煥一句五年可平遼,搞得崇禎皇帝龍顏大悅。給袁崇煥許以最大職權(quán),舉大明全國之力支持袁崇煥平遼。結(jié)果,最后一江春水,黃臺極轉(zhuǎn)眼打到了北京城下。
如今,孫傳庭依舊是走了袁崇煥的老路,五千精兵可破賊。
為什么孫傳庭會這么說,他明明知道,別說是五千,就算是五萬、五十萬精兵,也未必能夠撲滅燎原之勢力的賊寇。
因為孫傳庭也知道崇禎的脾氣,剛愎自用多疑刻薄。他不這么說,就不會得到崇禎的信任。明知道五千精兵就是個死,還不夠給李自成塞牙縫?蓻]辦法,孫傳庭不想再在牢中眼睜睜的看著大明一步步走向滅亡。他寧肯戰(zhàn)死疆場,也不愿再痛心疾首。
初,傳庭之出師也,自分必死,顧語繼妻張夫人曰:“爾若何?”夫人曰:“丈夫報國耳,毋憂我!奔拔靼财,張率二女三妾沉于井,揮其八歲兒世寧亟避賊去之。兒逾墻墮民舍中,一老翁收養(yǎng)之。長子世瑞聞之,重趼入秦,得夫人尸井中,面如生。翁歸其弟世寧,相扶攜還。道路見者,知與不知皆泣下。傳庭死時,年五十有一矣。傳庭再出師皆以雨敗也。或言傳庭未死者,帝疑之,故不予贈廕。
也就是說,孫傳庭知道這次出師必死無疑,可他依舊義無反顧。史書記載,孫傳庭說領(lǐng)五千精兵即刻破賊,崇禎對此非常滿意。孫傳庭這么說,實屬無奈之舉。因為他太了解崇禎了,自己不這么說,崇禎是不會放他出征的。
而幸虧現(xiàn)在站在他面前的是朱興明,朱興明冷冷的道:“你的五千精兵是鑲了鉆的,楊嗣昌十萬大軍難以撼動賊寇分毫,闖賊麾下?lián)肀鴶?shù)十萬。你區(qū)區(qū)五千精兵,你拿什么打!”
朱興明的話,讓崇禎臉色一變。而孫傳庭更是無奈,他唯有說道:“大丈夫豈能復(fù)對獄吏乎?”
朱興明是懂孫傳庭的,同樣,孫傳庭也懂朱興明。他明白太子爺?shù)暮靡,可他也知道,崇禎皇帝的多疑猜疑他是領(lǐng)教過的,所以他寧可戰(zhàn)死,也不想第二次蒙冤入獄了。
誰知,朱興明怒罵道:“匹夫之勇!你空有一身本事,為一己之私想去白白送死,你對得起朝廷,對得起大明么!父皇,此人不成的,他剿不了流寇,兒臣看錯了人。”
崇禎皇帝聽得云山霧罩,一愣一愣的。孫傳庭說他五千精兵可破賊,崇禎聽了是非常高興的?烧l知,兒子又說孫傳庭這是匹夫之勇,他滅不了流寇。
孫傳庭也羞愧的垂下頭,他對著崇禎皇帝跪下:“臣維人臣,茍有報君父之心,必?zé)o難擔(dān)任之事;茍有濟國家之事,必有可久大之圖。臣本碌碌,蒙恩授鉞,。萬歲,臣有必死之心,然萬歲可信臣呼?”
朱興明沒有他這么唏噓感嘆的一番感慨,但他也對著崇禎皇帝跪下:“父皇,孫將軍可用。然剿滅流寇之事,非朝夕之功。兒臣請求父皇,許孫將軍七省軍務(wù),掛兵部尚書銜,賜尚方寶劍。且孫將軍赴任,不管他在地方上為政如何,父皇都不可質(zhì)疑阻攔。是戰(zhàn)是守,皆有孫將軍一人決斷,朝廷絕不可插手。父皇,這事您能答應(yīng)么?”
崇禎猶豫,孫傳庭說他有忠君之意,也有必死之心。然而,萬歲爺您能真的相信臣么。
朱興明說,把七省軍務(wù)全權(quán)交給孫傳庭。不管孫傳庭在地方上如何作為,哪怕他殺人放火哪怕他龜縮不出,哪怕他干什么您都不能阻攔。你,能做到么。
這很為難,對于一個皇帝來說,很為難。這等于是把大明七省軍政大權(quán)全部交給孫傳庭一人了,甚至,孫傳庭就是這七省的土皇帝了。孫傳庭無論做什么,哪怕他見了李自成掉頭就跑,你也不能插手。朱興明想讓崇禎無條件的信任孫傳庭,就是這么簡單。
崇禎皇帝不是不知道自己性格的短板,可人的天性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變的。但面對大明目前的困局,崇禎想了想,還是說道;“好,朕答應(yīng)你。孫傳庭,無論你做什么,朕都不會干涉與你。朕把大明交給你,把天下交給你。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,不要讓天下失望。”
孫傳庭感激涕零,他要的就是崇禎皇帝的這句話。只有得到皇帝的無條件信任,他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。只要崇禎信任自己,他孫傳庭就有十足的把握,粉碎李自成。
“罪臣,謝萬歲,謝太子千歲!”孫傳庭跪地,對著崇禎和朱興明磕了個頭。
朱興明站起身,他扶起孫傳庭:“本宮再送你幾句話:你這一去,世人皆可殺!將可殺、官可殺、商可殺、紳可殺、兵可殺、藩王可殺、讀書人可殺、唯民不可殺,你可記住了。”
朱興明給孫傳庭的七殺一不殺,就是想拯救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。除了百姓不可殺,其余的你都可以殺。領(lǐng)兵的將領(lǐng),大明的官吏,大地主和商人,乃至于手下士兵。甚至于大明老朱家的子孫,還有那些自視清高的讀書人,你都可以殺。殺他們,無需請示朝廷。
但有一點,無辜的窮苦百姓,你不能殺。
崇禎大為震驚,他沒有想到兒子會跟孫傳庭說出這番話,把大明交給孫傳庭,真的做對了么?
有了規(guī)矩,才會有人去遵守規(guī)矩。要讓人遵守規(guī)矩,必須用刑律約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