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快,南巡的隊伍便已抵達(dá)了蘇州府。
這座以園林、絲綢和繁華市井聞名的古城,在宏業(yè)盛世之下,更顯嫵媚與富足。
河道如織,舟楫穿梭,石橋拱立,兩岸商鋪鱗次櫛比,叫賣聲、絲竹聲、吳儂軟語交織成一曲生動的江南交響。
然而,隊伍中的核心人物之一,太上皇帝崇禎,此刻的心思卻并不在眼前的景致上。
自離開揚州后,一種難以言喻的悵惘和執(zhí)念,便悄然纏繞在這位已退位多年、頤養(yǎng)天年的老者心頭。
河他時常獨自沉吟,想起自己那十七年勵精圖治卻最終無力回天的皇帝生涯,想起那些忠臣良將,也想起那些誤國的蠹蟲。
“太上皇,前面就是蘇州織造衙門安排的行轅了,是否先歇息?”貼身伺候的老太監(jiān)輕聲問道。
崇禎恍若未聞,目光有些游離地望著車窗外熙攘的街景,忽然開口,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持:“不去行轅。先去李記飯莊。”
“李記飯莊?”老太監(jiān)一愣,隨即恍然,“您是說,那道‘珍珠翡翠白玉湯’?”
“不錯!背绲澋难壑虚W過一絲近乎狂熱的光彩。
“朕,我聽聞此菜久矣!今日定要嘗一嘗,太祖皇帝當(dāng)年贊譽過的、我大明立國之初便有的名菜!”
這道“珍珠翡翠白玉湯”的傳說,在民間流傳甚廣,崇禎自幼便聽宮中舊人提起過。
傳說太祖朱元璋當(dāng)年落魄之時,饑寒交迫,得一位姓李的善人贈予一碗雜燴湯,。
朱元璋餓極,食之如飩餮盛宴,問及菜名,那李姓善人便戲稱此為“珍珠翡翠白玉湯”。
后來朱元璋登基為帝,山珍海味吃膩了,想起當(dāng)年美味,便命人尋到李記飯莊,要求再做此湯。
然而,無論御廚還是李家后人如何精心烹制,都再也無法讓太祖找回當(dāng)年的味道。
這傳說版本眾多,結(jié)局各異,有的說太祖大怒殺了廚子,有的說在馬皇后勸解下釋然,并御賜牌匾。
在崇禎心中,這道菜不僅僅是一道食物,更承載著太祖皇帝艱難創(chuàng)業(yè)的記憶,象征著一種在絕境中不屈不撓、在微末中不忘恩情的開國精神。
他執(zhí)意要去品嘗,潛意識里,或許是想通過這碗湯,去觸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,去感受太祖當(dāng)年的心境。
朱興明得知太上皇要去李記飯莊,雖覺有些突兀,但也能理解這位皇父對太祖往事的追慕之情,便由著他去,只加派了護衛(wèi),確保安全。
于是,南巡隊伍中分出一小隊人馬,護衛(wèi)著崇禎的馬車,穿過蘇州城繁華的街巷,按照早已打探好的地址,尋到了那家名為“李記飯莊”的百年老店。
店址不在最繁華的主街,而是在一條略顯幽靜的傍河小街上。
門面果然不大,青瓦粉墻,木門斑駁,透著歲月的滄桑。門楣上懸掛著一塊黑底金字的匾額,上面是遒勁有力的四個大字“李記飯莊”,落款處雖因年代久遠(yuǎn)有些模糊,
但依稀可辨是“洪武御筆”的字樣。這便是傳說中太祖皇帝的御賜牌匾了。
店鋪不大,僅能擺放七八張方桌,此時并非飯點,店內(nèi)只有三兩食客。
掌柜的是一位五十余歲、身材微胖、面相敦厚的中年人,自稱是李家的第十代傳人。
聽聞太上皇駕臨,掌柜嚇得魂不附體,帶領(lǐng)全家老小跪地迎接,渾身篩糠般顫抖。
“不必多禮,”崇禎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和,他環(huán)顧這間樸素甚至有些簡陋的飯莊,目光最終落在那塊御匾上,心中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激動。
“朕今日來,只想嘗一嘗你家那道‘珍珠翡翠白玉湯’!
“珍珠翡翠白玉湯?”李掌柜愣了一下,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為難,但很快被惶恐掩蓋。
“太上皇垂青,是小店天大的榮耀!只是,這湯,其實,”
他似乎有些躊躇,不知該如何措辭。
崇禎卻以為他是擔(dān)心手藝不精,怠慢了自己,擺手道:“無妨,你只管按祖?zhèn)鞯姆阶幼鰜肀闶。朕要嘗的,就是那個原汁原味!
李掌柜不敢再多言,連忙躬身退下,親自去后廚張羅。
崇禎坐在收拾得干干凈凈的方桌旁,手指輕輕摩挲著有些年頭的木質(zhì)桌面,內(nèi)心充滿了期待與遐想。
‘太祖皇帝當(dāng)年,便是坐在這等地方么?’ 他暗自思忖,‘不,那時恐怕連這等店面也無,或許只是在路邊,接過那碗救命的熱湯。
那是何等的狼狽,何等的饑渴?又是何等的感激,將那碗粗陋不堪的雜燴,視作人間至味?’
‘朕這一生,生于深宮,長于婦人之手,雖也曾宵衣旰食,憂勞國事,但何曾真正體會過民間疾苦,體會過那刻骨銘心的饑餓與寒冷?太祖起于微末,深知民生多艱,故能體恤百姓,制定《大誥》,嚴(yán)懲貪腐。而朕,朕登基之初,何嘗不想效仿太祖,中興大明?奈何,奈何國事已成積重難返之勢,黨爭內(nèi)耗,天災(zāi)人禍,關(guān)外建虜,流寇蜂起,朕非不努力,實在是,’
一陣深切的愧疚感襲來,讓崇禎的心猛地一縮。他閉上眼,仿佛又看到了北京城破那日的烽火,聽到了那震耳欲聾的喊殺聲。
‘若朕有太祖十分之一的雄才大略,十分之一的堅韌果決,大明何至于,何至于走到那一步?幸得興明這孩子,挽狂瀾于既倒,扶大廈之將傾,才有了今日的宏業(yè)盛世?墒请,朕這亡國之君的烙印,終究是洗刷不掉了。’
他‘今日,朕定要嘗一嘗這碗湯!這碗承載著太祖記憶、象征著大明源起的湯!或許,通過它,朕能更貼近太祖的心,能更深刻地理解,何為創(chuàng)業(yè)之艱,何為守成之難!’
等待的時間并不長,但對心潮澎湃的崇禎來說,卻仿佛過了許久。
終于,李掌柜親自端著一個粗瓷大碗,小心翼翼地走了過來。碗中熱氣騰騰,散發(fā)著食物特有的香氣。
“太上皇,您要的‘珍珠翡翠白玉湯’!崩钫乒駥⑼胼p輕放在崇禎面前,垂手侍立一旁,神情依舊緊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