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王朝的小冰河時期,終于過去了。
如今的開春,也早已不如往年那般的寒冷。
陽春三月,京城褪去了冬日的肅殺,暖風和煦,柳絮輕揚。
這一日,朱興明心血來潮,未帶過多儀仗,只著了尋常富家老爺?shù)腻\袍,帶著同樣換上普通綢緞衣裳的太子朱和璧。
由孟樊超和幾名精干侍衛(wèi)遠遠跟著,悄然出了宮門,融入熙熙攘攘的市井人流之中。
這是朱興明對太子的一種考教,也是一種難得的親子時光。他想親眼看看,孟樊超那些“江湖軼事”和“人情世故”的教導,是否真的讓太子對宮墻之外的世界有了更真切的理解。
太子朱和璧顯然對此行充滿興奮,一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,吆喝叫賣的販夫,討價還價的婦人,嬉笑追逐的孩童,還有那空氣中彌漫的各種食物和香料混雜的氣息。
這與孟樊超帶他出來時的感受又有所不同,身邊是父皇,讓他感覺更加安心,也更能以一種未來主人的視角來觀察他的子民和他的都城。
一行人信步由韁,來到了南大街。這里是京城商業(yè)繁華區(qū)域之一,店鋪林立,人流如織。然而,就在一處十字路口附近,一陣喧嘩吵鬧聲打破了街市的和諧。
只見兩伙人正在對峙,推推搡搡,罵聲不絕。一伙人膀大腰圓,似乎是本地坐地戶。
另一伙人則帶著些外地口音,但同樣氣勢洶洶。他們爭奪的焦點,是路口一個看似不起眼、但位置極佳的小小攤位。
這攤位正處于人流交匯處,確是做小生意的黃金寶地。
“這地方歷來就是我們王老五家的!你們這些外來的泥腿子,也敢來搶食?”本地潑皮的頭目,一個臉上帶疤的漢子吼道。
“放屁!這地方無主,誰先占到就是誰的!你們憑什么霸著?”外地人的首領也不甘示弱。
眼看言語沖突就要升級為拳腳相加,周圍圍了一圈看熱鬧的人,卻無人敢上前勸解。
朱興明停下了腳步,目光平靜地看向身邊的太子,嘴角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:“壁兒,你看此事,該如何處置?”
這是突如其來的考教。孟樊超在遠處看著,心也提了起來。
朱和璧仰頭看了看父皇,又看了看那混亂的場面,小臉上并無懼色,反而露出思索的神情。他回想孟師傅講過的故事,那些江湖恩怨,很多時候并非你死我活,而是利益之爭。
他并未立刻上前,而是先低聲對朱興明說:“父皇,依兒臣看,此事關(guān)鍵不在誰對誰錯,而在于這攤位之利。”
朱興明眼中閃過一絲贊賞,微微頷首:“哦?繼續(xù)說。”
得到鼓勵,朱和璧挺了挺小胸膛,整理了一下衣襟,竟獨自一人,邁著沉穩(wěn)的步子,走向了那兩伙劍拔弩張的潑皮。
那兩伙人正吵得面紅耳赤,突然見一個衣著光鮮、氣度不凡的小娃娃走了過來,都不由得一愣,吵鬧聲也暫時低了下去。
朱和璧站定,先是像個小大人似的,對著兩方拱了拱手,聲音清亮,帶著孩童特有的純真,卻又有一股不容忽視的鎮(zhèn)定:“兩位好漢,請先息怒。小子路過,聽二位爭執(zhí),可是為了這個攤位?”
那刀疤臉漢子見是個小孩,本想呵斥,但看他衣著氣度不似凡人,又見他身后不遠處站著幾位看似護衛(wèi)的彪形大漢,語氣不由得緩和了些:“小公子,是這么回事。這地方……”
朱和璧抬手,禮貌地打斷了他,目光掃過兩伙人,說道:“二位好漢,小子雖年幼,也知這南大街人流如織,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。二位在此爭執(zhí),乃至動手,且不說傷了和氣,若是驚動了巡城的官兵,恐怕二位誰都落不得好,這攤位,到時候只怕誰也得不到了!
他這話點明了沖突升級的后果,讓兩伙人都冷靜了幾分。
接著,他不等對方反駁,話鋒一轉(zhuǎn),提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案:“小子有個愚見。這攤位位置極佳,生意定然興隆。二位與其在此爭斗,讓旁人看了笑話,最后可能雞飛蛋打,何不化干戈為玉帛,攜手合作呢?”
“合作?”兩伙人都愣住了。
“正是!敝旌丸蒂┵┒,邏輯清晰:“我看這位本地的好漢,熟悉此地人情世故,打點關(guān)系定然方便;而這位外來的好漢,想必也有些獨特的貨源或手藝。二位何不共同經(jīng)營這個攤位?比如,可以早晚分班,利益按約定比例分配;或者,一人負責采買制作,一人負責售賣招呼。如此一來,既免了爭斗,又能將這攤位的收益發(fā)揮到最大,豈不是兩全其美?”
他頓了頓,又加了一句:“而且,二位聯(lián)手,在這南大街也算一股力量,以后旁人也不敢輕易來招惹,豈不比現(xiàn)在這樣整日提防、互相拆臺要好得多?”
這一番話,如同醍醐灌頂,讓那兩伙潑皮都陷入了沉思。他們爭奪,無非是為了利益。
這小孩說的辦法,聽起來似乎……真的可行?既能賺錢,又能避免麻煩,還能增強勢力。
那刀疤臉和外地首領互相看了一眼,眼中的敵意消減了不少。外地首領遲疑道:“這…分賬如何算?”
朱和璧微微一笑,顯得更加從容:“這自然是二位自己商量。小子覺得,可以按投入的本錢、出的力氣來定,立個簡單的字據(jù),請個保人,以后按章辦事,便可免去許多口舌。”
他這番合情合理、又極具操作性的建議,徹底打動了兩伙人。
刀疤臉摸了摸下巴,對那外地首領道:“嘿,你這外鄉(xiāng)人,手藝倒是不賴,你做的那個炊餅,俺嘗過,確實香!要是咱倆合伙……”
外地首領也心動了:“俺的炊餅,加上你在這地頭上的人面……好像…真能成!”
眼看剛才還勢同水火的兩人,竟然開始商量起合作的細節(jié)來,周圍看熱鬧的人都嘖嘖稱奇,目光紛紛投向那個氣度不凡的小公子。
朱和璧見目的達到,便再次拱手:“二位既能化敵為友,小子便不打擾了。祝二位生意興!”
說完,便轉(zhuǎn)身,步履從容地回到了朱興明身邊。
整個過程,不過一盞茶的功夫。一個十歲的孩子,僅憑寥寥數(shù)語,便化解了一場即將發(fā)生的毆斗,并引導雙方走向了合作。
這份洞察力、這份對人性的把握、這份從容不迫的氣度,讓遠遠看著的孟樊超心中激蕩不已,比自己立了大功還要欣慰。
朱興明看著兒子,臉上終于露出了毫不掩飾的、極為滿意的笑容。
他伸手,輕輕拍了拍太子的肩膀,贊道:“好!很好!壁兒,能看到你如此成長,朕心甚慰!”
他沒有說太多夸贊的言辭,太子朱和璧聽到父皇的肯定,小臉興奮得泛紅,眼中閃爍著明亮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