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6章 呂后驚疑,母子交鋒
在皇帝絕對的權威和繡衣使者無形的壓力下,絕大多數(shù)人選擇了第一條路。
他們或許不舍,或許恐懼,但更明白違逆圣意的下場。一場規(guī)模龐大卻悄無聲息的遷移,在帝國的陰影下悄然進行。
關于火銃的一切,如同被一只無形的手,緩緩從歷史的面卷上擦去。
劉盈一系列反常的舉動,尤其是大規(guī)模調(diào)動核心工匠和秘密部隊,以及對待羌氐、西域首領過于寬厚。
在他的計劃中,這些地方勢力未來需要制衡中央,不能過度削弱,終于引起了深居后宮的呂雉的警覺。
這位歷經(jīng)風雨、政治嗅覺極其敏銳的太后,感覺到了兒子身上某種決絕的、不同于以往任何時期的變化。
她無法理解,為何在帝國鼎盛、外患已平之時,劉盈會做出這些看似“自斷臂膀”的安排。
這一日,呂雉擺駕溫室殿,屏退左右,只留母子二人。
“盈兒!”
呂雉目光銳利,直視著劉盈,“你近來所為,母后甚為不解。那些工匠,那些火銃,乃國之利器,你為何要將他們遣散隱匿?還有,你對李左車、蒯通等人的安排,對羌氐西域的懷柔,是否……太過?你究竟在謀劃什么?”
面對母親探究的目光,劉盈心中嘆息。他的計劃,無法對呂雉明言。
母親的權欲和對呂氏家族的執(zhí)念,與他的終極目標背道而馳。
他沉吟片刻,選擇了一個部分真實的回答:“母后,利器雖好,過剛易折;疸|威力巨大,然其制藝若流傳過廣,恐生禍端。朕將其核心掌控在手,隱匿起來,是為防患于未然。至于李、蒯二位老臣,年事已高,該回長安享福了。對羌氐西域,剛經(jīng)歷戰(zhàn)亂,需以撫慰為主,強壓反生變亂!
呂雉顯然不信這套說辭,她鳳目微瞇:“僅此而已?盈兒,你是我兒子,我了解你。你眼中……有去意。”
劉盈心中一震,面上卻不動聲色:“母后多慮了。朕乃大漢皇帝,天下之主,能去往何處?只是近來思慮甚多,深感治國不易,欲求一長治久安之策罷了!
呂雉盯著他看了許久,似乎想從他臉上找出破綻,最終只是長長嘆了口氣,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復雜:“盈兒,你長大了,心思也愈發(fā)深沉。母后老了,只望你……無論做何決定,莫要忘了,你是劉氏子孫,這大漢江山,是你父皇和你共同的心血!
說完,呂雉起身離去,背影顯得有些落寞。
她知道,兒子已經(jīng)不再是那個需要她庇護、為她謀劃的皇子了。
他有了自己的意志,甚至可能是她無法理解的、更為宏大的布局。
看著母親離去的背影,劉盈默然良久。
他深知,自己的選擇注定無法得到所有人的理解,尤其是至親之人。
但他肩負的,不僅僅是劉氏的江山,更是一種對歷史本身的責任。這條孤獨的路,他必須走下去。
未央宮的燈火依舊輝煌,但帝國的舵手,已經(jīng)開始為他那驚世駭俗的、旨在讓歷史回歸“正軌”的最終航行,做著無聲而堅定的準備。
一個時代,即將以一種無人預料的方式,緩緩落下帷幕。而另一個,屬于原本歷史軌跡的時代,將在他的自我犧牲下,悄然開啟。
——
正如劉盈所預料的那般,在阿提拉之亂平息后的數(shù)年里,繡衣使者陸續(xù)在帝國的各個角落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言行怪異、思想與時代格格不入之人。
他們有的試圖用粗淺的“現(xiàn)代知識”牟利或獲取地位,有的則因無法適應這個時代而生活困頓,甚至精神恍惚。
這些人,被劉盈內(nèi)部命名為“時空異客”。
如何有效且隱蔽地甄別這些同來自未來的“老鄉(xiāng)”,成了首要問題。
公開篩查勢必引起恐慌和猜疑。劉盈思忖良久,想到了一個簡單卻極其有效的方法——暗號對接。
他命繡衣使者在一些人流復雜的市井之地,或是有“異客”嫌疑之人可能出現(xiàn)的地方安排人手,看似無意地吟出一些對于這個時代而言毫無意義,但對于穿越者卻可能耳熟能詳?shù)亩陶Z。
“天王蓋地虎!”
“挖掘機技術哪家強?”
“宮廷玉液酒?”
“我在遙望,月亮之上!”
“奇變偶不變?”
這些或來自戲曲、或來自廣告、或來自詩詞、或來自數(shù)學口訣的句子,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。
絕大多數(shù)本土居民聽到,只會覺得莫名其妙,或以為是某種新的市井俚語、江湖切口。
但真正的穿越者,在猝然聽到這些深植于記憶中的“!睍r,其瞬間的表情變化、下意識的接話或探尋的目光,很難逃過經(jīng)過特殊訓練、密切觀察的繡衣使者的眼睛。
此法果然奏效。
不斷有“時空異客”被甄別出來,他們中有落魄書生,有小商小販,有試圖用土法煉鋼的工匠,甚至還有一位妄圖以“民主自由”理念游說地方官員的“狂生”。
面對繡衣使者亮出的身份和皇帝開出的條件,這些大多在現(xiàn)代社會也只是普通人的穿越者,在最初的驚慌、抗拒或激動之后,最終都選擇了服從。
所有被發(fā)現(xiàn)的“時空異客”,都被秘密送往一個位于武陵郡深山之中的隱秘山谷。
這里地勢險要,入口隱蔽,內(nèi)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,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,恍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。
這正是劉盈憑借超越時代的地理知識,早已選定的“收容所”,亦是他為這些流落時空的同胞準備的一處世外烏托邦,命名為“桃源”。
在桃源之內(nèi),劉盈提供了基本的生活物資、農(nóng)具、種子,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建設家園,保留他們的一些生活習慣和有限的“現(xiàn)代”知識應用,比如改進農(nóng)具、衛(wèi)生設施等,以提升生活質(zhì)量。
劉盈給予他們一定的自治權,選舉負責人管理日常事務,只要不觸及底線——即嚴禁任何可能顯著改變外部歷史進程的技術泄露和思想傳播。
劉盈明確告知所有桃源居民:“此地,是爾等安身立命之所,亦是禁錮之地。朕可保你們衣食無憂,安然度日。但若有人試圖離開,或是以任何方式將超越時代的知識、理念泄露于外,影響大漢既有軌跡,休怪朕不講情面,唯有……徹底抹除!
對于其中一些抱有雄心壯志,希望在這個時代做官、從商、建功立業(yè)的穿越者,劉盈的態(tài)度更是堅決不允許。
“你們的出現(xiàn)本身已是變數(shù),朕絕不允許你們再去主動攪動風云,破壞原有的時空秩序。安心在此生活,便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