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快,以牧家眾人為首的第一批生靈,他們體內(nèi)蘊藏的道,被太衍獻祭,與此同時,他們的身軀,也就此灰飛煙滅。
緊接著,還有第二批,第三批,易教強者,太古妖庭,至尊殿堂……那些故人的身影,被接二連三地祭道,在一團極具璀璨華麗的道光之中消亡。
牧龍卻始終在遙遠的蒼穹中,平靜地望著這一切,甚至連腳步都不曾加快半分,赤毛古尸,手提大勢至劍,靜靜跟在牧龍身后。
或許是牧龍故意走得慢,也或許是,隨著最后的祭道,道主一族正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,不斷遠離諸宇之。
總之,命棺之中的生靈,已經(jīng)伴隨祭道,消亡大半數(shù)。
到最后,第九紀的所有生靈都隨著祭道而消亡,而諸宇之上最后的一縷道,也被太衍從寒殤的體內(nèi)抽離,祭道,就此完成。
太衍并未殺寒殤,而寒殤已然變得垂垂老矣,體內(nèi)的生機,只夠維持一日,只因太衍需要他帶一句話給牧龍與大勢至劍。
在永恒即將來臨的那一刻,俯視著腳下愈發(fā)渺茫的世間,太衍道:“告訴他們,從此,世間再無道主一族,唯有永恒一族,不受任何制約,不死不滅,主宰一切!”
九天之上,風華不再,寒殤終老矣。
這片青冥,終究與他昔年回憶里的舊蒼穹不同,更可悲地,莫過于知曉這一切真相之后,就連他記憶之中的那片青天,也失去了顏色。
當初被放逐,流落下界的宇宙時,他也曾覺得那些生靈庸碌且愚蒙,而今回憶最不堪,曾以為不凡的,終也是芻狗不如。
白發(fā)糟亂,形容枯槁,那身軀如木之將朽,如日薄西山,他有種萬念俱灰的感覺,想哭卻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流淚的能力都沒有了。
死亡,他已不懼,他只是無顏面對牧龍。
當初,是他建議牧龍將第九紀的生靈納入命棺之中,最終卻也是他體內(nèi)的道,成了太衍的橋梁,借他的身軀,奪走了屬于牧龍的一切。
他最了解牧龍是個怎樣的人,那命棺之中的生靈,就是他不斷負重前行的意義。
從那一方宇宙踏出,渡過無盡的煎熬,好不容易才踏入諸宇之上,那是第九紀最后的希望,其中也有他的父母妻兒,他想在諸宇之上,為他們開創(chuàng)一方樂土,可如今,一切都沒了……
寒殤親眼看著他們,化作飛灰,淪為道主一族野心的陪葬品。
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絕望,就算是曾經(jīng)被放逐,流落下界,他也不曾如此絕望過。
太衍的霸道之音,愈發(fā)不可一世,道主一族也在他的震喝之中,逐漸渺茫遠去,即將從諸宇之上超脫,踏入永恒之境。
寒殤不敢再看,也不敢俯視腳下的蒼穹,只是如一只垂暮力竭的飛鳥一般,任憑身軀下墜,希望自己跌落在那混亂依舊的大地上,粉身碎骨,再被那些亂勢所化的生靈吞噬,不留一些痕跡才好。
他實在無顏面對牧龍。
然而,就在這一刻,他忽然感覺,有一只手掌搭在他的背后,令他不再墜落。
于這寂寥陌生的天地間,混亂已久的歲月中,一聲輕嘆傳入耳際。
“熬過了漫長的放逐,卻要在黎明曙光將至時,了斷于自家的屋頂么?”
這聲音極清,極平靜,宛如明世的天籟,鎮(zhèn)退天地萬古的渾噩。
那一瞬,寒殤如夢方醒,渾濁的雙目緩緩睜開時,他體內(nèi)的生機,也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恢復著,只需一瞬,便再現(xiàn)風華之態(tài),且比之從前,愈加容光煥發(f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