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美英又撿了幾個包子放在碗里,端著出門去了。
不用猜也知道,這是去哪家串門回禮。
規(guī)矩就是這樣,回禮時按人家孩子的數(shù)目算。
不過他們家孩子多,吃得也多,自然送出去的也頻繁些。
張美英提著東西直奔劉藤家,劉藤老婆還沒燒菜,得等她家當(dāng)家的快回家了才動手做飯。
那邊傳來客套的寒暄聲。
人跟人打交道,總歸是有親疏之分的。
張美英跟大院里各家的關(guān)系普普通通,但跟劉藤,趙興德這兩家,還有后頭的周寡婦,關(guān)系就親近些。
大院人丁興旺,一人一口吃的都不是小數(shù)目。
更別提包子了。
王小北又悄咪咪抓了個包子往嘴里塞。
沒多久,張美英就送完東西回來了。
一眨眼的功夫,放學(xué)的孩子們呼啦啦地跑回來,一個個叫喚著餓壞了。
小西他們進門就直奔吃的去。
小西一大口咬下包子,“咱媽在家就是好,回來就有熱乎飯吃,之前總要等半天,肚子都快餓癟了!
冬秀跟小菊也吃得美滋滋的,連連頷首。
張美英看在眼里,覺得自己不上班也有不上班的好處。
突然想起什么,她拍了小西一下:“手洗了嗎就吃?”
小西嘴角一揚,一溜煙跑了,洗沒洗手那就天知地知了。
又磨蹭了一會,估摸著快到下班的點了。
王小北打了聲招呼,揣上幾個熱包子,騎上車就出門了。
到了軟軸廠附近,他停了下來。
今天是季珊第一天上學(xué),得帶她過去報到。
挑了個背靜的小巷子坐下等。
過了元宵節(jié),天氣回暖得挺快。
現(xiàn)在大概零下十幾度上下。
一天一個溫度,變化莫測。
中午日頭底下還挺暖和,可一到下午或晚上,又冷得緊。
沒一會,巷子外頭人流開始密集起來。
“嘿,這兒呢!
王小北見季珊在附近張望,趕緊揮手,季珊看見了就朝他走來。
“來,吃包子先墊墊肚子,我再領(lǐng)你過去!
把包子遞給季珊,他笑著說。
季珊接過包子,坐上車問:“你吃了嗎?”
“吃了,坐穩(wěn)了,咱們出發(fā)。”
話音剛落,他就蹬著車往學(xué)校趕。
路程不遠,不到10分鐘就到了學(xué)校周邊。
步行也頂多半個多小時的事。
拿著先前準(zhǔn)備的材料,打聽了會兒,順利找到了教室。
現(xiàn)在才5點多,教室里還空無一人。
二人進教室后,他催促道:“快吃,晚點大家就都到了!
季珊輕輕頷了頷首,邊吃邊說:“你回家吧,我等著就行。”
她真擔(dān)心這家伙在這里搞出什么亂子來。
王小北頷了頷首。
“行,我過會兒就走。最近天冷,我先接送你,過幾天你能自己來了,我就在你房間里放點餅干和點心,早上帶上,下班餓了吃點,然后直接過來,晚飯我也給你預(yù)備著!
天天接送不太現(xiàn)實,但備點吃的還是可以的。
“不用,我又不是走不動。自己能回去!
“我閑著也是閑著,等天暖和點就好啦!
這里離主街近,晚上八九點路上人還多,應(yīng)該安全。
季珊望向他,輕輕頷首。
“包子好吃嗎?”
“嗯,很好吃。你要不要也來一個?”
季珊笑著遞過去一個。
“不了,我不吃這包子……”
見他擺手,季珊再瞥了眼他的眼神,臉蛋微微泛紅。
“你能正經(jīng)點嗎?這可是學(xué)校!
“離開學(xué)校就不用正經(jīng)了,是吧?”
季珊聞言,頭也不回地扭向了一旁。
她心里清楚,對這家伙可不能太過客氣,否則指不定他會得意忘形到何種地步。
王小北環(huán)視四周,察覺走廊那頭似乎有人靠近,便笑道。
“好了好了,我先走了啊。有啥不懂的,記得來找我問哈!
季珊微微頷首。
至于王小北說的有難題盡管找他,季珊壓根沒往心里去。
畢竟,這是高中課程。
王小北徑直離開了教室。
出門后,他朝里頭的季珊揮揮手,正好看見一男一女,看似30歲左右,兩手空空地朝這邊走來。
他們打量著教室門旁的班級標(biāo)識上,隨即走入了教室。
王小北沒多管,自顧自地離校而去。
回到家,沒人過問他的行蹤,也沒人在意他究竟做了什么。
待到夜深人靜,他又悄悄出門,把季珊安全接回了家。
……
自從張美英下崗,她便過起了家庭主婦的生活。
王家和和王小東夫妻每天正常上班。
大姐則是早出晚歸,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學(xué)習(xí)中,早晚都能聽見她練習(xí)小提琴琴。
當(dāng)然,冬秀也會練嗓聲。
周末,冬秀跟小菊一塊外出。
在這院子里,只有小西跟王小北過得最為悠閑。
院子的其他人則繼續(xù)著平靜日子。
盡管各種配給日益減少,好在基本的口糧還算穩(wěn)定。
“吃飯了沒?”
“吃的啥?”
成了鄰里間最常見的問候語。
……
六一年七月十五,盛夏。
下午,王小北坐在中央音樂學(xué)院的演奏廳內(nèi),目不轉(zhuǎn)睛地望著臺上表演的王梅。
中考已經(jīng)塵埃落定,王梅以優(yōu)異的成績順利通過。
而專業(yè)考試包括初試,復(fù)試,三試,直至最終錄取。
整個過程長達5天。
今天,正是至關(guān)重要的三試。
今天的結(jié)果,幾乎決定了是不是會被錄取。
分?jǐn)?shù)不理想的,除非奇跡發(fā)生。
然而……
視線落在評委席正中的黎國筌身上,見他微瞇雙眼,王小北心中踏實不少。
一位好的老師,真是至關(guān)重要。
王梅的進步雖不易察覺,可他能清晰感受到那份巨大的飛躍。
當(dāng)然,若與他相比,王梅還是稍遜一籌。
曲終,臺下爆發(fā)出了熱烈掌聲。
在場的既有參加考試的學(xué)生家長,也有受邀而來的聽眾。
相比后世,如今的考試更為公開透明,考生可以在眾人前表演,家人亦能到場觀賽。
后世的考試,往往局限在小房間內(nèi),一對一進行。
王梅沿著階梯教室緩緩而下,臉上泛起了紅暈,滿是激動之情:“小北,你覺得行嗎?”
王小北笑著頷首:“挺穩(wěn)的。”
他雖然不懂拉小提琴,但音樂是相通的,好壞還是能判斷一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