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老太太嘴里念叨著:“小慧啊,早些年這條胡同,可是住滿了有頭有臉的大人物……”
語氣像是在回味往昔的歲月。
小慧聽得入了迷,覺得這些陳年舊事挺有趣的。
“砰咚……”
正出神間,背后傳來響動(dòng)。
小慧猛地回頭,只見一塊石子從雜物中落下來。
她本以為這只是雜物堆里的小插曲,正待收回視線,眼角卻看到了一個(gè)臟兮兮的布袋。
“嗯?誰把布袋給落這兒了?”
小慧家境本就拮據(jù),見到這布袋,即便是臟的,也打算拾回家,權(quán)當(dāng)多個(gè)收納物件的工具。
于是,她樂呵呵地走過去,一把拎起了布袋。
“里面有東西!
感受到手中的沉甸甸,小慧嘀咕了一聲。
隨即解開布袋一探究竟。
當(dāng)她看見里面整整齊齊碼著的一疊票證時(shí),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。
“王奶奶,你快看,快看!
幸好她沒直接嚷嚷出那是糧票。
王老太太先是愣了愣,接過來仔細(xì)一瞅,滿臉疑惑。
“這啥糧票?我咋沒見過呢?”
小慧連忙解釋:“這是僑匯券兌換的糧票,是給海外歸國(guó)人員用的!
這僑匯券是五七年才有的新鮮東西,王老太太不認(rèn)識(shí)也不奇怪。
聽完小慧的解釋,王老太太趕緊把東西重新包好,壓低聲音問。
“洋人的糧票?后邊撿的?”
“對(duì),就是那兒!
小慧邊說邊朝身后那堆雜貨指了指。
老太太聞言,環(huán)視一圈,連忙撐起身子。
“走吧,回去,不要亂說!
話音剛落,她便利落地往家的方向邁步,比剛才精神多了。
“哎呀,奶奶,你別走那么快。”
小慧緊隨其后,快步跟上。
祖孫倆急匆匆往家趕。
待他們走遠(yuǎn),王小北這才現(xiàn)身。
望著二人離去的背影,心里盤算起來。
那里面的糧票可不少,
整整1000斤呢。
要是老太太私下藏了,他自有一套法子讓她吐出來。
若沒這回事,那糧票應(yīng)該是分給了大院的鄰居們。
均分下來,每人也就20來斤,足夠?qū)Ω稁讉(gè)月了。
就算真有問題,那也是老太太自己的事。
一把年紀(jì)了,誰還跟她計(jì)較呢。
想到這兒,他轉(zhuǎn)身拐進(jìn)另一條胡同,繞了個(gè)彎兒出來。
老太太走得實(shí)在太慢了。
他繞了一大圈回來,老太太還沒走到家。
回到家,鍋里正呼呼地冒著熱氣。
一家子正圍著看張美英和王家和試新衣裳。
王家和穿上新衣,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。
樂呵呵地問大家:“咋樣?還成不?”
王小北見狀也笑了。
就算家里存款好幾百,讓二老拿1個(gè)多月工資去買成衣,還是舍不得。
這事兒擱現(xiàn)在也一樣。
月薪3000多,買件上千塊的羽絨服,也得掂量半天。
要是為了套衣服花上3000多,一樣心疼。
100多的衣服就不能穿了嗎?
王梅在一旁笑道:“真俊!
聽完,王家和連忙進(jìn)屋脫下衣服,拿給張美英:“仔細(xì)收好,別叫老鼠糟蹋了,等老大辦喜事穿過,就收起來壓箱底。”
張美英沒好氣地瞪向他:“這么好的衣裳,你還打算日常穿啊,想得美哩。”
說著又心疼起來:“這可是兩個(gè)月工資呢!
“嗨,又不是年年都買新的。”
買時(shí)沖動(dòng),回來就后悔,這會(huì)兒只能順著話說了。
王家和倒沒多想,本來這話也在理,進(jìn)城頭一回買現(xiàn)成的衣服嘛。
只是存款,又縮水不少。
正想著,門外傳來跟王老太太打招呼的聲音。
全院子數(shù)她年紀(jì)最大,自然受人尊敬。
張美英見狀,笑道:“嘿,老太太常說自己身子骨不行了,可瞧這精神頭,感覺還能硬朗好幾年呢!
王家和也望了望,“誰說得準(zhǔn)呢,老人家上了歲數(shù),說不定哪天就……”
他并非咒老太太,人老了,生離死別是常事。
其他人聽了,也都點(diǎn)頭稱是。
老人們有時(shí)白天還好好的,一覺醒來就可能不在了。
王小北淡淡掃了一眼,沒再多看。
“得了,開飯了!
張美英喊了一聲,大家便紛紛過去用餐。
還是那熟悉的雜糧饅頭,搭配幾碟小炒和大醬,吃得眾人樂呵呵的。
他們家回來得稍晚,院里吃飯也算靠后了。
快吃完時(shí),劉藤家的雷甄神神秘秘地過來:“美英,快來,快來!
“啥事兒啊?”張美英嘴里嚼著饅頭,好奇地起身。
“快來嘛。”
見她這般急切,張美英放下碗筷,匆匆擦了擦手,跟著雷甄出門去了。
眾人面面相覷。
心里頭嘀咕著到底發(fā)生了啥事。
“這唱的是哪出。俊
王梅滿臉的好奇心。
其他人紛紛搖頭表示不解。
王小北在饅頭邊緣蘸了點(diǎn)醬,輕輕咬下一口,心中已經(jīng)有了幾分猜測(cè)。
老太太心腸好,準(zhǔn)是又給院子里的鄰居們分發(fā)糧票了。
只是不清楚她的分配方式。
按家來算?
還是按人數(shù)來?
答案很快就會(huì)揭曉。
約莫一刻鐘后,張美英一臉喜色地回了家。
“哎呀,孩兒他爸,你猜怎么著?”
話音一落,不待旁人搭腔,張美英已經(jīng)從口袋里掏出了一疊糧票。
“王老太太撿到了一些糧票,分給了咱們一點(diǎn),足足有一百七十斤呢!
大家無不露出驚訝之色。
王家和連煙都忘了抽一口:“這么多?她撿了多少?”
“聽說有八百斤,大人每人分十五斤,小孩則是二十五斤,全院都有份。而且還是僑匯券,細(xì)糧來的,咱家老大上班了,所以按大人的份額算,也是十五斤!
這話一出,王家和眉頭緊鎖:“哪家要是丟了這么多糧票,不得急得跳腳啊!
這年代,幾斤糧食就能決定一家人的生死。
更別說這可不是小數(shù)目。
張美英也跟著頷首:“是啊,誰說不是呢。但老太太講了,這是外國(guó)人用的票,數(shù)量這么多,必然不是尋常人家的。”
王家和依舊擺手:“也不一定,這么多票,萬一是個(gè)管糧票的工作人員丟的呢,那可真是要命了!
張美英想了想,覺得也有道理:“嗯,話是這么說,可糧票都已經(jīng)分出去了,哪家能愿意再吐出來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