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9章
翻身,下床,穿好衣衫走了出去,留下了大明第一才女柳如是在寢宮中一個人凌亂。
他背著手走出了陰涼的寢宮,走到了外面的大涼臺上,看著夜幕下繁華異常的大不里士古城,幽幽的嘆了口氣。
“哎。”
華夏歷史上為啥沒有走出來,為啥沒有在西域站穩(wěn)腳跟,原因找到了呀,就是先輩們太謙虛了,不懂得標榜自己的價值觀。
這個臭毛病得改!
等到大明的讀書人什么時候開始無恥了,敢于睜著眼說瞎話,懂得粉飾自己了,那他這個攝政王就可以卸任了。
不這么干不行啊......
“哎!
緊接著又嘆了口氣,對這個時代的大明精英來說,禮義廉恥是好事,也是負擔,給她或者他們一點時間來適應吧。
此時此刻,一輪明月高高懸掛,看著這繁華錦繡的西域之地,漸漸充滿了大明元素的宮殿,一條條街道。
周世顯猛然打了個寒噤,榮耀過后是深深的惶恐,假如大明失去了這一切,又當如何?
“不!”
他絕不會容許這種事情發(fā)生,沉吟著,在天臺上徐徐踱著步子,他打算親自為即將發(fā)行的大明時代周刊炮制一篇文章。
這文章寫啥呢?
“有了!”
輕輕一拍額頭,一個絕妙的構(gòu)思冒了出來,他決定拿如今沙俄帝國的那位年輕沙皇阿列克謝開刀。
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,急于融入歐洲的沙俄,這事兒該從何說起呢,又要扯到當年的蒙古帝國了。
莫斯科大公國成立于十三世紀末,在東北羅斯眾多公國中不怎么起眼,當時這里被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統(tǒng)治著。
借助蒙古人和教會的支持,莫斯科公國逐漸發(fā)展壯大,陸續(xù)兼并四周公國,所以從道統(tǒng)上來說......
莫斯科大公國是正經(jīng)八百的東方國家!
在沙俄歷史上,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,這個人叫做伊凡三世,這個人為后來俄羅斯統(tǒng)一作出重大歷史貢獻。
公元一四八零年,伊凡三世帶領莫斯科大公國打敗金帳汗國,擺脫蒙古人長達兩百多年的殖民統(tǒng)治。
在這一時期,伊凡三世苦心經(jīng)營,把莫斯科周圍的一些城邦、公國相繼并入版圖,特別是兼并諾夫哥羅德。
這里自古以來就是羅斯與北歐的貿(mào)易中心,經(jīng)過一系列擴張,莫斯科公國搖身一變成為諸侯首領和東歐平原的霸主,伊凡三世因此獲得全俄君主稱號。
另外,伊凡三世還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,算是引進了東羅馬帝國血統(tǒng),莫斯科大公國從此號稱第三羅馬。
東正教中心也逐漸從君士坦丁堡向莫斯科轉(zhuǎn)移,為后來沙俄試圖融入歐洲打下基礎。
公元一五三四年,伊凡三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,俄羅斯進入沙皇俄國時期。
大公升格為沙皇不僅是稱呼上的改變,也標志著俄羅斯開始與當時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走向中央集權。
沙皇在俄語里頭的意思是凱撒,可見,俄羅斯多么渴望建立一個大一統(tǒng)的強大帝國,多么想要重新回到歐洲的懷抱。
可沙俄做到了嘛......
看一看老歐洲們譬如普魯士,波蘭人,甚至于法國,荷蘭人,北歐人對待沙俄的態(tài)度就知道了。
有哪一個老歐洲,是真正看的起沙俄的?
若不然,如今正在擴軍,備戰(zhàn)的東歐聯(lián)盟,為啥以波蘭為首,而不是以更加強大的沙俄為首?
這是幾個意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