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紹沒有帶官員前來,進得客廳時身邊就帶著一個京娘,她穿了一件翻領(lǐng)袍服戴著幞頭,當(dāng)然一看就知道是個女人。
“請陛下上坐。”三個漢子一起鞠躬做拜。
郭紹自然不應(yīng)辭,便在坐北朝南的椅子上坐下,招呼劉仁瞻等人在下方入座。劉仁瞻道:“謝陛下賜坐。”
郭紹一坐下來,覺得劉仁瞻這里擺設(shè)實在很一般,甚至旁邊的茶幾邊緣還有掉漆。劉仁瞻在世上也算一個人物了,當(dāng)然他的這座院子是官府給安排的;但郭紹也去過大員如樞密使王樸家,同樣是這樣的感覺……郭紹以前以為官僚們家應(yīng)該是十分考究的,但見識后才知道,事實上大部分官邸府還遠如陳佳麗這等商賈講究。陳佳麗家看起來是古樸,卻是精心布置的,刻意為了一種氣質(zhì)。
這時京娘走到外面去了,然后沒見奴仆馬上獻茶進來。郭紹想起起先出宮時京娘的話,在外不能亂吃東西。
他便不管京娘了,看著劉仁瞻回憶了一番壽州之戰(zhàn)的情形,言語中多有一番惺惺相惜之意。
接著他又立刻注視著林仁肇,帶著頗有欣賞的表情道:“采石之戰(zhàn),若是南唐國主用林將軍為將,大周軍能不能保住渡口尚且難說,可能會被迫向上游暫退,陷入長期的消耗戰(zhàn)。可嘆!”
林仁肇還比較穩(wěn)得住,當(dāng)下便說:“陛下過譽了。就算末將能左右采石之役,或許過程不一樣,戰(zhàn)事結(jié)果還是一樣的!
郭紹又道:“早在先帝第一次伐淮南時,在正谷遇林將軍,便贊曰南唐國有這等武將,淮南不可速圖也。林將軍之才,我早有耳聞!
旁邊還有一個較為年輕的漢子是劉仁瞻的兒子劉崇,郭紹并未忽略他,當(dāng)下便一臉恍然道:“當(dāng)年我?guī)П鴩鷫壑,卻被城中人馬出城反攻,毀了許多攻城器械。帶兵突襲的武將是劉將軍?”
劉崇就沒有劉仁瞻那么淡定了,甚至不如林仁肇,劉崇頓時一臉受寵若驚的激動模樣,答道:“正是、正是末將!”
“我當(dāng)年還是大周武將,就是因為那件事,被逼立了軍令狀才收場。”郭紹笑道,“劉將軍能出其不意,又有勇氣,勇猛可嘉!
劉崇故作謙虛道:“下軍令的是家父,末將只是帶兵出城而已……”
郭紹很認真地點頭,興致勃勃的樣子。這么一番寒暄,是為這次會面奠定好的氣氛……他不會冷落每一個有資格見他的人,并且言行能讓下面的人都有種被賞識的錯覺;為官都希望多少被集權(quán)上位者賞識,郭紹這樣做也不違背與人相處時的原則技巧,便是讓大家都感覺舒服一點。
他起初并不是這樣的人,也不太懂官場規(guī)矩。但郭紹是個善于融會學(xué)習(xí)的人,這些都是他這幾年在古代見識后學(xué)到的;而且他不學(xué)表面的做派,只去領(lǐng)悟文武官僚們的道,將其融入自己的感悟里,以此來處事……于是現(xiàn)在郭紹常給臣子們的感覺,禮數(shù)很簡潔隨意,卻又似乎很明白世故。
王樸曾拿古言來說過,治大國如烹小鮮。郭紹本心里的夢想并未改變,但他逐漸意識到,現(xiàn)在他不再是個武夫、無法再只憑一腔熱血來治國,在這個人治的國度,如果完全不去理解融合舊的東西,是很難有所作為的……比如首先就拉攏不住人,也難以控制。
等到在場的三個武夫都真正感受到皇帝的誠意了。郭紹便不做痕跡把話題引向第二個事先準備的步驟。他轉(zhuǎn)頭看向劉仁瞻,沒什么廢話,徑直問道:“朕欲得北漢,今日前來,實為專程請教劉公有何高見!
劉仁瞻頓時欠身拜道:“老朽一個敗軍之將,不敢對朝廷大事指手畫腳!
郭紹道:“劉公不必謙虛客套了。”
劉仁瞻的表情很嚴肅。專|制之下,中樞的權(quán)力是非常大的,參與大事決策的話語權(quán)也不是一般人具有;史彥超那廝可能對此沒有真正懂,但劉仁瞻能在南唐國那種復(fù)雜的朝局下混得風(fēng)生水起,肯定懂這東西。
現(xiàn)在劉仁瞻不知道東京朝廷究竟在做些什么,所以建議恐怕不好提。郭紹看重的也主要不是他說什么,而是讓他明白:能在皇帝面前說,皇帝也愿意認真聽。
但是很快的一番話讓郭紹覺得很意外!劉仁瞻能在知情甚少的情況,居然說了很有用的話……
劉仁瞻沉吟片刻便道:“老朽不才,卻是有兩個拙見。先斗膽問陛下,北漢與南唐國孰強孰弱?”
“南唐國強!惫B毫不猶豫道。南唐國再怎么也具有江南大片地盤,擁兵數(shù)十萬,北漢哪來的數(shù)十萬兵馬?如果有也沒有糧食養(yǎng)活。
劉仁瞻又問:“那么,陛下覺得攻伐北漢與南唐國,孰難孰易?”
這下郭紹沉吟了好一會兒,才道:“還沒打北漢,現(xiàn)在我也不敢確定難易!
劉仁瞻道:“北漢國國力遠遜南唐,可陛下取國之難,北漢卻不輸南唐,何故?昔日南唐國諸臣內(nèi)斗激烈,很多拖后腿的人;但北漢國雖小而堅,內(nèi)部較為牢固一心。且北漢國本有久經(jīng)沙場的精兵,自當(dāng)年高平之戰(zhàn)后,再沒有大戰(zhàn),如今有重鎮(zhèn)為屏障、養(yǎng)精蓄銳以逸待勞。故這個國家是雖小而堅,是塊硬骨頭!
郭紹聽得頻頻點頭。
劉仁瞻看了他一眼,抱拳道:“老朽以為,用兵之前可因勢導(dǎo)利,盡量讓自家處于有利、讓敵方處于不利。北漢國內(nèi)部牢固,就應(yīng)想辦法離間之;他們以逸待勞,可以先讓其疲勞之!
“劉公言之有理!惫B一句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贊同。
其實郭紹的想法和劉仁瞻不謀而合,他也是在這么干。只不過劉仁瞻畢竟是經(jīng)驗豐富飽讀兵書的老將,他能很清楚地闡述該怎么做;而郭紹只是靠分析和篩選策略。
郭紹又道:“劉公一席話,受益匪淺!
劉仁瞻忙道:“不敢不敢!
郭紹趁此時機,抓緊時間又推進話題,真誠地看著劉仁瞻:“感德軍缺個有大才的大將,劉公是否愿意重新披掛,屈尊感德軍主將?”
劉仁瞻微微一愣,脫口道:“據(jù)我所知,感德軍是淮南降兵選編而成……”
“劉公可知劍南軍主將高彥儔?他是蜀將,同樣可以帶蜀兵的!惫B微笑道,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我也一向看不走眼,高彥儔并未辜負朕之信任!
劉仁瞻聽罷徑直從椅子上起身,跪伏在地,另外兩個人也跟著行規(guī)禮。劉仁瞻道:“陛下躬親至寒舍,以禮相待,又對老臣不計前嫌、信任有加,老臣感陛下知遇之恩,愿舍此老骨,為陛下效死沙場!
“劉公快快請起。”郭紹大笑道,“今日得劉公,此行足也!二位也平身罷,你們皆可歸劉公麾下,為劉公效命,也為朝廷盡忠!
“謝陛下恩!
郭紹笑道:“改日劉公再到宮中見面詳談軍機!
他的心情非常好,得劉仁瞻不僅是得一個將才,還至少得了三萬感德軍將士的實力增強……感德軍存在幾年了,但這支軍隊的戰(zhàn)斗力極差,周朝廷并沒有真正得軍心;一旦劉仁瞻出任感德軍主將,郭紹預(yù)見得到這支人馬會真正變得有用。
這時代的將士就是這個樣子……淮南軍在壽州孤城能抗住幾十萬周軍圍攻,同樣那些人,收編為淮南軍之后就成了一觸即潰的雜軍;因為人們很難對周朝廷派遣的武將建立信任。還有蜀國禁軍,當(dāng)初戰(zhàn)斗力更差,但郭紹用了高彥儔后,就能在淮南抗住猛將林仁肇的沖擊。
郭紹覺得,把有用的人、用到正確的地方,幾個人就能影響幾萬人的表現(xiàn)。
他當(dāng)即就看著劉仁瞻暗示道:“劉公不必著急,先好好帶兵,我親征之時定會重用!
劉仁瞻道:“老臣唯遵陛下圣旨!
郭紹看向林仁肇道:“林將軍這回在劉公麾下,不會被穿小鞋的,哈哈!”幾個人聽罷有些尷尬地陪笑了幾聲。郭紹又對劉崇說:“上陣父子兵,劉將軍追隨令尊,期待如同往昔一般勇猛!
劉崇一臉感激道:“末將愿效忠陛下,肝腦涂地在所不辭!”
郭紹滿意地點頭,心里琢磨:如此一來,感德軍主將劉仁瞻、龍捷軍主帥張光翰都是戰(zhàn)陣經(jīng)驗豐富的沙場老將,作為符昭序副將,至少不會在具體戰(zhàn)役上出現(xiàn)什么低級失誤。而符昭序雖然行軍作戰(zhàn)沒看出有什么才能,卻是一個比較謙遜沉穩(wěn)的人;加上郭紹當(dāng)面授過機宜,他只要心里有數(shù),把握住戰(zhàn)役的目標(biāo),控制進退就不會有啥問題。
郭紹清理了一下心里的人事部署,符昭序是個比較好相處、聽得進別人話的人;劉仁瞻是個識大局的人;林仁肇在作戰(zhàn)時比較執(zhí)拗、剛愎自用,但恰恰劉仁瞻制得住他。
想了一通,郭紹漸漸安心了不少。
他當(dāng)下又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:“爾等要盡量以大局為重!